./assets/app.B5BV_8LE.js"> ./assets/chunks/framework.DeCq-TZ0.js"> ./assets/行测_言语理解_逻辑填空_词义辨析.md.CWhPz5qf.lean.js">
Skip to content

词义辨析

一、形近词、音近词

1. 题型特征

选项中的词语不仅字形相近,有的甚至连发音都相同,例如"推脱"和"推托"但用法不同。这类题目比较具有迷惑性,难度较高。

2. 解题思路

组词法、拆分法。

(1)组词法

组词是指和其他词句搭配在一起理解。

:"推脱"和"推托",我们常说"推脱责任"(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去做),"推托请求"(不是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去做)。

:"风景"和"景物",风景=风光+景色,一般是指大自然自然形成的风光;景物=景色+物体,特指构成景色的物体。

(2)拆分法

拆分是指将词语拆分出单个的字去理解。

:"精巧"和"精致","巧"侧重在强调巧妙、玲珑;"致",侧重强调别致、新奇。

:"消亡"和"灭亡",消亡的"消"强调有一个消失的过程,而灭亡的"灭"则不强调过程,例如恐龙灭亡,可以是一瞬间的事情;因此它们程度有区别。

:"缘木求鱼","缘"含义是沿着、顺着,"木"指的是木头,"求"是寻找,"鱼"就是动物的鱼,所以"缘木求鱼"指的是顺着木头去找鱼,也就是说这个方法是没有用的,达不到目的。

3. 经典例题

例题 (2015 国考)

作为全国最高的货币管理机构,央行独具优势,拥有"惯看秋月春风"的______,由此而一展"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定力"是毫无疑问的。不过,一旦说到的"精准发力",央行究竟是为了稳定预测,还是真的自信能"精确打击",倒是值得_______一番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气度 琢磨 B. 气概 捉摸 C. 气质 期待 D. 气派 商榷

解析
  • A 项"气度"的"度"可组词"风度""大度""度量"等,与原文"惯看秋月春风"及后文的"定力"相对应,表现出"作为全国最高的货币管理机构"的气定神闲。
  • B 项"气概"可以组词为"英雄气概",可见"气概"常用以表达勇敢气魄,与原文语义不符,排除。
  • C项"气质"可以组词为"领袖气质"、"淑女气质"等,主要表达一种个性特征,不能用"惯看秋月春风"来形容,故排除;
  • D项"气派"的"派"组词为"派头",常用于形容气质或者形容神气的样子,不如A项"气度"恰当。
  • 第二空,"琢磨"意为反复思考,即对央行精准发力的目的和效果这一问题需要反复思考,语义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 A。

例题 (2017广州)

在养老举措、制度设计等各方面______更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同理心,是一座城市、一个社会对待老年人应有的温情与敬意。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灌注 B. 灌溉 C. 灌输 D. 灌制

解析

看选项,发现这四个词都是"灌X"的形式,看到这种选项的时候,可以运用词语拆分法,把词语中相同的字划掉,ABCD项分别留下:注、溉、输、制。

  1. 第一步,空所修饰的词是同理心,B可以首先排除,根据常识,灌溉是浇灌农作物,和同理心不搭配。
  2. 第二步,对比另外三个字的差别:注、输、制。
  3. 分别进行组词:[注入,注意]、[输入]、[制作]。
  4. 其中注入和输入都是从外到内运送,而注入强调的运送专注于一个点;输入强调的是运送这个动作;制作是从无到有,产生某个东西。可以容易排除D项。
  5. 第三步,阅读文段,文段着重说在养老举措、制度设计要增加同理心,着重点在同理心上,强调的是灌入的那个点,而不是输入这个动作,所以选A。

故正确答案为 A。

例题 (2018安徽蚌埠事业单位)

对于外星人的想象并不是凭空_____的,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知识的广博和平时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观察就要用专业的角度去关注、_______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汲取、思索、分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捏造 体验 B. 虚构 体味 C. 杜撰 体会 D. 臆造 体察

解析

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由"、"可知,待填词与"关注"构成并列,表示注意到周边事物,又由"观察""看在眼里"可知,人们是用眼睛注意到周围事物的,待填词应表示看到之意。

  • D项"体察"侧重"察",可组词"观察",强调观察、看到,符合文意,保留。
  • A项"体验"侧重"验",可组词"经验",强调亲身经历,未体现看到之意,排除;
  • B项"体味"侧重"味",可组词"品味",强调自我领悟、感受,未体现看到之意,排除;
  • C项"体会"侧重"会",可组词"领会",强调感受、领会,无看到之意,排除。
  • 第一空代入验证,"凭空臆造"搭配得当,体现出对于外星人的想象不是虚假的,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 D项。

二、固定搭配

1. 考查重点

考查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用语的习惯搭配和一些专业领域里特殊用语的固定搭配上。这一类题通常没有太多技巧可言,主要靠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

2. 搭配类型

  • 常用搭配:"严厉"常与"打击"、"制裁"、"批评"等词语搭配。
  • 规范搭配:"严格"常与"要求"、"遵守"、"执行"等词语搭配
  • 严密搭配:"严密"常与"防守"、"监控"、"调查"等词语搭配
  • 热点搭配: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热点词搭配

3. 解题思路

(1)根据词性找搭配

注意主语、谓语、宾语的搭配

  • ①若选项都是动词,回到文段找与之搭配的主语名词和宾语名词。
  • ②若选项都是名词,回到文段找与之搭配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

(2)注意新闻热点、时事评论、人民日报中常用词搭配的积累

  • ①积累常用词,例如:爱护环境/爱惜羽毛、人烟稀少/资源稀缺
  • ②积累热点词,例如: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协同发展。
  • ③当出现"和""及""与"引导的并列结构时,可能要求所填词语能够搭配多个词语

4. 经典例题

例题 (2018吉林法院)

人文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经由大学教育,能够_______纯粹功利的职业取向,_______狭隘的专业意识,从细小的专业分支中走出来。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抵制 扭转 B. 制止 克服 C. 抵制 克服 D. 制止 扭转

解析
  • 第一空中,"制止"与"取向"搭配不当,故排除B、D。
  • 第二空中,与"意识"搭配,一般用"克服"。故本题选C。

故正确答案为 C。

例题 (2018江苏)

湿地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美。湿地的自然景观是湿地自然而然、自足自得的自然之性的_______,是大自然的________造就的自然生态平衡之美。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彰显 鬼斧神工 B. 显现 沧海桑田 C. 凸显 开天辟地 D. 展现 精雕细琢

解析

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横线处搭配"大自然",表示湿地之美是大自然造就的,自然而生的语义,对应选项。

  • A 项"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与"大自然"搭配恰当,符合文段语境,当选。
  • B 项"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
  • C 项"开天辟地"表示有史以来的,均与文段语义无关,排除。
  • D 项"精雕细琢"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细致,一般搭配主体为人,与"大自然"搭配不当,排除。
  • 第一空,代入验证,"彰显"指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表达"湿地是大自然之美的体现",且与前文"湿地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美"相对应,符合文段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 A。

三、程度轻重

1. 题型特征

词义的轻重往往表现在近义词中,常与递进关联词(更、甚至、乃至、直至、尤其...)结合考查。不是近义词的大概率不是看程度轻重,而是主要看词义。

2. 解题思路

有些含义相近的词语在词义上会有轻重不同,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辨析。所填词语的程度轻重与文段意思的程度轻重要保持一致,避免"过轻"或"过重"。

:"失望"和"绝望",都表示不能够满足的意思,"失望"指失去了希望;"绝望"彻底的不再抱有希望。所以"失望"程度较轻。

:"损坏"和"毁坏","损坏"指程度较轻的破坏、损失,"毁坏"指性质较严重的破坏。所以"毁坏"程度较重。

3. 注意事项

如果是递进,则前轻后重;如果是并列,则程度一致。

4. 经典例题

例题 (2014国考)

"假说"在没有事实验证的情况下还不是科学理论。现有的科学知识和理论远不是事实的全部,而我们的许多科学家在从事研究工作时,总是_______于现有的一些学说,只是试图用实验结果来证明这些假说的合理性,而不是设法去________它。实际上,许多流行的假说与科学理论必须符合客观实际、逻辑严谨、没有矛盾的要求,_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受制 反驳 背道而驰 B. 局限 排斥 针锋相对 C. 纠结 求证 大相径庭 D. 拘泥 否定 相去甚远

解析
  • 第一空,C项"纠结"一词过于口语化,且与"学说"搭配不当,故排除。
  • 第二空从"只是……而不是……"的反义并列可知,空格处应填的词与"证明"语义相反,且搭配"它"(假说),故排除B项"排斥"。
  • 第三空,对比A、D两项可知,"背道而驰"与"相去甚远"二者的程度不同,前者表示完全相反,后者仅表示差别比较大。
  • 结合文段材料,A项"背道而驰"意味着这些流行的假说是"不符合客观实际""没有逻辑""前后矛盾",这种表述过于严重,因此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四、感情色彩

1. 词语的感情色彩分类

分为三种:褒义、贬义、中性。

  • (1)褒义词:是指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词语,适用于喜爱、肯定、尊敬等好语境中;
  • (2)贬义词:是指带有消极感情色彩的词语,适用于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坏的语境中;
  • (3)中性词:是指不体现特殊感情色彩的词语,既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的词语。

:成果-结果-后果:成果一般搭配"科研成果、学习成果",是比较积极的感情色彩,为褒义词。结果可好可坏,有好的结果,也有坏的结果,为中性词。后果一般指有害的或不幸的结果,带有消极感情色彩。

:趋之若鹜-争先恐后: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带有消极感情色彩。争先恐后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为中性词。

2. 题型特征

文段和选项中的词语有明显的感情倾向。

3. 解题思路

选项词语尤其是很多成语都有不同的感情色彩,通过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确定感情色彩的褒贬,即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和文段的感情色彩要保持一致。

4. 特殊用法

感情色彩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即贬词褒用。就是采用说反话的方法,把带有贬斥、憎恶等贬义感情的词灵活运用,临时转化为赞许、表扬的感情。更具讽刺性,效果更突出。而贬词褒用,更需要仔细分析语境,常常用引号来提示。

5. 经典例题

例题 (2015国考)

相对于其他作品,史书有太多芜杂的琐碎记载,把主线_____得有些模糊不清。然而细节有细节的______之处,因为虽然撰写史书的史官难免受到某些思维导向的影响,有意无意地隐此扬彼,但所谓"细节之中有魔鬼",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总会在一些细节之中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遮蔽 精妙 若隐若现 B. 隐藏 奇巧 跃然纸上 C. 衬托 精彩 昭然若揭 D. 叙述 可爱 露出马脚

解析

此题第三空为突破口。首先判断各选项词语的词性,A项"若隐若现"与B项"跃然纸上"均为中性词。

  • C项"昭然若揭"常用以形容坏事、坏心思等非常清楚地显露出来;D项"露出马脚"意指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或内情无意中泄露出来。C、D两项的语境偏向消极。
  • 然而文段仅为对史书的中性描述,并无明显的感情倾向,所以排除C、D。
  • 对比A、B两项,第一空用"遮蔽"搭配后文的"模糊不清"更为恰当,"隐藏"侧重于藏起来找不到,而非模糊不清,由此排除B项。

故正确答案为 A。

五、适用范围

1. 适用对象特点

有些词语或成语有使用对象,只能用于特定的人或物。用于人的还有老幼尊卑之分,用于物的还有抽象具体之别。

  • (1)范围大小:比如边疆和边境都指靠近国境的地区,但边疆的范围比边境大。
  • (2)搭配对象:比如爱护用于对人或物的保护,是上对下。爱戴只能用于人,且限于下对上。
  • (3)语境适用:比如安之若素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而随遇而安则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
  • (4)抽象具体:比如"采用"适用对象广,可以是抽象,也可以是具体;"采纳"适用对象窄,一般用于某些抽象事物。

2. 具体运用方法

适用范围就是找词语运用的环境,这类词语一般都是我们较熟悉的词,所以,在做题时如果是区别两个词的适用范围,我们可以用组词法。利用空前空后判断词语是否适合。

:让这些_____的幸福陪伴在身边,如影随形。我们日复一日奔波在平凡的生活中,似乎忘了停下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微小 细小】

在这个语境中,空处所跟的对象是"幸福",一个抽象名词。微小和细小含义其实差不太多。但是细小是指窄、体积小的实物,我们一般都会说"细小的某种物体",跟的是具体名词,而微小生活中一般和抽象名词一起用居多,比如"微小的希望"、"微小的幸福"等。所以在这个语境当中,很显然,用微小更合适。

3. 经典例题

例题 (2019国考)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是一个褒义的字眼。一个年轻人处事得当,会被说老练、老成。但是进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沿袭了数千年的观念,短短数十年_______。年龄大、资历老逐渐不再是一种优势,有时反而成了学习新事物的一种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土崩瓦解 羁绊 B. 灰飞烟灭 累赘 C. 化为乌有 阻力 D. 分崩离析 弊端

解析
  • 第一空,横线处所填成语与"观念"搭配,由转折关联词"但是"可知,文段强调"老"是褒义的这一传统观念,在互联网时代不再被人们认同,被逐渐瓦解。
  • A项"土崩瓦解"指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事物的分裂,置于此处用以强调旧观念的瓦解,符合文意;
  • B项"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C项"化为乌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置于此处程度过重,文段并未体现"老是褒义的字眼"这一观念已完全消失,与文意不符,排除;
  • D项"分崩离析",通常搭配具体是事物,我们经常说的"这个国家最终分崩离析",与抽象的"观念"搭配不当,排除。
  • 第二空,代入验证,"反而"提示反向递进,"羁绊"指束缚牵制,与前文的"优势"构成对应,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A。

例题 (2021广东)

正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以无比巨大的热情投入改革,以只争朝夕的劲头______改革,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探路改革,才令改革开放的大潮澎湃不息,蔚为壮观,______出令世界惊叹的成就。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推动 创建 B. 参与 创造 C. 推进 构建 D. 参加 制造

解析
  • 第一空,横线处搭配"改革"且对应"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探路改革",根据逻辑上的顺承关系,应先"加入改革",再"探路改革",故横线处要体现出"加入"的语义,B项"参与"、D项"参加"均符合文意,即对改革有热情、积极参与、进而探路改革,逻辑通顺,保留。
  • A项"推动"指使事物前进,C项"推进"指向前进,填入横线处与后文矛盾,应该是先"加入",再"探路",从而"推进、推动",均排除。
  • 第二空,横线处搭配"成就",B项"创造出令世界惊叹的成就",符合文意,当选。
  • D项"制造"一指用人工使原材料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如制造机器、制造化肥;或指人为地造成某种气氛或局面等(含贬义),如制造纠纷、制造紧张气氛,与"成就"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六、总结

词义辨析题主要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考查:

  1. 形近词、音近词:通过组词法、拆分法进行辨析
  2. 固定搭配:注重日常积累和热点词汇搭配
  3. 程度轻重: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程度词
  4. 感情色彩:保持词语感情色彩与文段一致
  5. 适用范围:注意词语的使用对象和范围

掌握这些解题方法,并通过大量练习积累词汇量,就能在逻辑填空部分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