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申论规范词汇总
申论写作中,使用规范的词汇表达能够提升文章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本词汇表按照申论常见主题分类整理,帮助考生掌握标准化的申论表达方式,避免口语化、随意的表达,提高申论作答的质量。
行政执法类
民意沟通与参与
规范词/材料语言
- 拓宽听取民意渠道:通过接待群众、进村入户、网站、热线电话等听取群众意见
- 民主监督:群众对村里工作有建议,可以直接在微信里提出来,对村里的老大难问题进行监督
- 公开征求意见:面向所有群众,征集他们对某项工作的看法、建议
- 回应社会关切:主动回复公众、媒体所关心的话题
责任与权责
规范词/材料语言
- 权责明确:让政府、市场、企业、群众、员工等不同主体,各尽其职、各归其位、各显其能
- 多头管理,职能分散:多个部门都有监管职能,条块分割造成执法力量分散
- 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把主要工作职责都分条列项,梳理成清晰的表格
- 落实主体责任:每个主体应该做什么事情被安排得清清楚楚
执法方式与手段
规范词/材料语言
- 人性化执法/文明执法:执法过程中文明用语,依法依规办事,能时刻为人民群众着想
- 柔性执法:全方位帮助企业制定整改方案,按规定予以减轻处罚
- 信息化执法/智能化执法:执法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通过新媒体手段执法
- 多部门联合执法/综合执法:不同部门联合对同一事项进行执法
监管与管理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分级分类监管/信用监管:对信用好的企业减少检查打扰,对信用差的企业加大检查频率
- 网格化管理:划定保护区域网格,村民们主动当网格员,协助建立档案
- 数字化管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管理
- 前瞻式管理:管理时根据提前预测到的状况灵活调整
问题与不足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反映问题的渠道不畅:有问题却找不到地方反映,不知道向谁反映
- 违法成本低:违法后只会被通报批评,偶尔罚一点小钱,只是"挠痒痒"
- 以罚代管:平时开车出门一不小心就会被贴罚单,罚款不是万能管理手段
- 部门间推诿扯皮: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改革与服务
规范词/材料语言
- 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得到有效落实
- 一站式办理:窗口、大厅就能全部当场办结,"只跑一趟"
- 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数据全程跑,不用进门就办成
- 提高工作透明度:地方政府可定期展示工作动态,让群众及时了解
思想认识类
道德品质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家风优良,注重家风建设:在女儿心里,父亲永远令她骄傲
- 无私奉献:89岁的卢永根教授积蓄全部都捐了,还捐献了遗体
- 节俭朴素:他身价10亿,而本人却开着10万元的车子,穿着35元的衬衫
- 淡泊名利:某人认为身外之名只是被社会一般人追求,而他轻视在外的名声与利益
精神状态
规范词/材料语言
- 使命担当:我是名军人,我不救人谁救人
-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遇到困难仍然坚守岗位
- 自立自强:他想自己养活自己,苦点累点也没关系
- 精益求精:树立了一种对所做的事和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对质量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问题观念
规范词/材料语言
- 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讹人、见死不救等现象司空见惯
- 从众心理:看周围的朋友都做了某事,于是自己也想尝试
- 急功近利:迫切希望成功、达到目的
- 安全意识差:根本不把交通规则当回事
职业观念
规范词/材料语言
- 职业偏见/歧视:务农是低人一等、没有能耐的人才种地
- 错误政绩观/面子工程:喜欢招大商、大项目、形象工程,投入巨多资源
- 唯经济论/重经济轻环保:在政绩压力下,引进污染企业
- 走形式/走过场:县长一调走,企业立马撤资,做给领导看
城乡发展类
人才与就业
规范词/材料语言
- 人才流失:让员工做出了另觅高枝的决定
- 人才/劳动力回流:大学生/务工人员从城市回到乡村
- 晋升渠道不畅通:转不了管理岗位,评不上职称,看不到上升的希望
- 针对性引才:我国各个城市间的差距巨大,引才要"对症下药"
乡村发展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农村"空心化"问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
- 盘活土地资源:原来的土地是闲置的、荒废的,现在利用起来产生经济效益
- 乡村振兴:发展多样化品类种植,取代传统单一的旱田耕种
- 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发挥城乡各自的优势,加快实现城乡各要素之间良性互融
基础设施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河道,兴建农田水利项目,改造农村公路,修建桥梁
- 生活成本高:与生活相关的教育费、医疗费、租金、水电等
- 交通不便:从省城出发,颠簸了10多个小时,才到了本村
- 村容村貌差:乡下房子破烂,景象萧条
扶贫开发
规范词/材料语言
- 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的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发展
- "输血式"扶贫: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对某地进行扶贫
- 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帮扶措施,提高群众脱贫的意识和能力
- 培养致富带头人:聘请他担任理事长,他爱学习肯钻研,为其他农户受益主动掏钱打井
产业发展
规范词/材料语言
- 产业融合发展:涉及到多个产业齐头并进、水乳交融
- 延伸产业链:农场不光种植蔬菜、水果,还建起了加工作坊
- 发展新业态:将新的想法、新的创新融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 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多样化品类种植,取代传统单一的旱田耕种
经济生活类
创新与发展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差异化竞争/错位竞争:别人做高端大气上档次,我们就做时尚轻松、休闲幽默
- 核心竞争力:技术绝无仅有
- 产业转型升级:某产业在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更新升级
- 开拓产业发展空间:某公司逐步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商用地产开发等领域延伸业务
市场与竞争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同质化: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在性能、设计等方面大致相同,差异小
- 盲目跟风:各个公司没有或缺少主见,不经过仔细思考,盲目跟随潮流
- 市场竞争压力大: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增多,对自家产品形成围攻
- 市场环境自由公平:不人为设置障碍,让各个市场主体进入市场自由竞争
经营与管理
规范词/材料语言
- 现代化管理模式:企业原来采取传统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现在按照规则推动管理
- 专业化运营:企业让专业的人去做运营管理
- 提高用户黏度:不断升级优化产品,提高用户主动使用的意愿
- 加强产销对接:让产品生产和销售实现直接对话
消费与服务
规范词/材料语言
- 消费升级:以前消费是满足生存,现在是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
- 释放消费潜力:通过各种措施,激发消费者购物欲望,拉动消费需求
- 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 降低消费成本:买东西价格很划算
政府管理类
工作作风
规范词/材料语言
- 不作为:工作消极、踢皮球、玩忽职守、得过且过、贪图安逸
- 干部不务实:某些干部一天瞎折腾,做一些虚的工作
- 密切联系群众:党员干部与群众拉家常、去到群众家里
- 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决策与执行
规范词/材料语言
-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专家、群众意见
- 因地制宜:当地政府能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措施
- 政策一刀切:政府做事不考虑实际情况,都采取统一的强制性做法
- 标本兼治:解决了本质问题,也解决了一系列引发的问题
监督与考核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加强监督:对所属各基层单位疫情期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监视督促
- 定期考核:固定的时间、不间断的进行核查、考核
- 满意度测评/群众测评:根据群众满意度对干部的工作进行评估
- 建立分级监督考核机制:分别对县、乡镇、村进行监督,纳入考核范畴
服务与管理
规范词/材料语言
- 服务全覆盖:基层服务涵盖了乡镇、街道、村庄的各个区域
-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过去政府部门等着市民上门办事,现在主动告知市民来办事
- 一站式服务:去某个窗口/服务厅全部当场办结
- 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休养生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体制机制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多头管理:一件事分给不同部门管理,牵扯部门多
- 权责不匹配:部门所赋予的管理权,在落实中出现职权、人、财、物等难匹配
- 缺乏晋升空间:在基层,乡镇职级上升空间小,让不少人觉得没有出路
- 基层减负:减少基层工作负担,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社会民生类
教育发展
规范词/材料语言
- 教育功利化:学校过分重视升学率,举办应试竞赛
- 重科研、轻教学:学校老师忙于跑课题、写论文、拉科研经费,却不能安心教学
- 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差异化,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一名教师投课,多地同步听课,授课内容都是金牌课程
医疗健康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就医便捷:只需动动手指,在手机APP上就能走完挂号、预约医生、缴费等流程
- 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 智慧医疗建设:主动上门给每家每户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一人一档
- 医养结合:既养老又看病
养老保障
规范词/材料语言
- 人口老龄化严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 养老焦虑:晚年的生活能否得到保障成了大部分老年人心中最不安的"疑问"
- 智慧养老:只需按下专用手机上的紧急求助键,就可获得紧急救援
- 老有所为:老年人利用所长做事
就业创业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就业渠道多元化:自主创业、慢就业、民企就业、考公等去向多口径分流
- 就业竞争大:工作你不干,很快就有人替代了
- 新行业/新业态:网红、COSER、飞手、微商等都可成为毕业生就业新去向
- 提供完备的就业服务:相关部门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等服务
住房与社区
规范词/材料语言
- 违规隔断:租住的房子本来是三室一厅,硬是用隔板隔成了四室一厅
- 人居环境差:人居住的环境脏乱差
- 改善人居条件:完善居民生活区的健身、文化、环境等设施
- 提高入住率:小区、社区的房子由没什么人住到变得热闹起来
文化自信类
文化传承
规范词/材料语言
- 传统文化式微:各种节日越来越缺少韵味
- 活态化保护:让优秀的文化传统融入普通百姓生活中
- 整体性保护:不是仅仅保留一座桥、一块碑,而是一条街、一道河的整体保留
- 保护性开发: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必须把古村的文物保护好,把文脉保护住
文化发展
规范词/材料语言
- 文化产业升级:文化产业从2.0到3.0
- 文化产品庸俗:每天打开电视机,映入眼帘的都是多角恋、伦理剧之类的文化作品
- 重形式轻内涵:一些文化活动只是虚有其表,单纯为了"排场"搞活动
- 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短短数年间,同一文化主题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就有十多家
文化传播
规范词/材料语言
- 文化输出:中国文化作品、艺术展演在海外亮相,传递真实、全面的中国文化
- 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故宫、国博等单位的数字化工程,都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方式
- 弘扬传统文化:开展"网络中国节"活动
- 文化软实力不足:在国际文化市场的份额中,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仅有6%
文化设施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完善文化设施:修建文化广场、文化宣传基地、艺术墙等
- 盘活文化资源:祠堂被改造成了"周村文化礼堂",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场所
-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实现一站式服务,囊括各类文化场所的数字资源
- 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不仅要建好,更要利用好,提升服务品质
生态环境类
环境保护
规范词/材料语言
- 重经济轻环保: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将GDP作为衡量地方政府政绩的首要标准
- 过度开发:逢山挖山、遇河填河,向远离城区的乡村大扩张
- 绿色发展:在果园中种草,形成"草一猪一沼一果"良性循环
- 循环经济:从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污染治理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农村面源污染:农药、化肥废弃物,稻草秸杆,畜禽粪便等分散污染源
- 无害化处置:对粪便、秸秆进行无害化处理,停止填埋生活垃圾
- 资源化利用:可腐烂垃圾消化堆肥,粪液粪渣当有机肥
- 垃圾无害化处理:利用水泥窑高温煅烧处理垃圾
生态建设
规范词/材料语言
- 恢复生物多样性:湖内的水生植被以及生物的物种逐渐恢复如初
- 提高绿化覆盖率:绿化工程遍布街道的每个角落
- 调节局部小气候:空气湿度大了,夏季平均气温降低了
- 发展生态产业:鼓励滩区村庄发展紫花苜蓿等饲草产业
环保意识
规范词/材料语言
- 缺乏环保意识:工厂排的才叫污水,我们这都是洗菜洗碗的水,不会造成污染
- 分类意识淡薄:有人认为垃圾分类不分类都一样,太浪费力气
- 形成生态自觉:村民们自发组建环保志愿队,时刻保护身边的生态
- 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选择低碳出行,尽量少购买使用一次性用品
气候变化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双碳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
- 低碳经济: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绿色出行:乘坐地铁、公交车或者出租车
- 绿色低碳祭祀:为先人献上鲜花、摆上祭品,或在墓前播放乐曲
科技创新类
创新能力
规范词/材料语言
- 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以前都是使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现在自己研发出新技术
- 创新能力强:某人脑筋转得快,点子较多,经常能在传统模式下挖掘新的发展可能
-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产品开发技术绝大部分要依靠外援,核心技术需要进口
- 开创性研究:就是要做别人没做过的
科技体制
规范词/材料语言
- 科研单位需要去行政化:多数大学按事业单位管理,对科研人员创造的价值体现不足
- 推动科技体制创新:虽是事业单位,却实行市场化运行模式
- 为科技创新提供法治保障:如果没有宪法和专利法的保障,就不会出现伟大的发明家
- 知识产权质押: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科技企业发放以知识产权为质押的贷款
人才培养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完善引进人才的配套服务:为引进的人才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解决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问题
- 柔性引才:突破国籍、户籍、地域等刚性约束,坚持以用为本的人才引进方式
- 人才断层:优秀的老员工退了,年轻的员工还没学会如何操作
- 以老带新:有经验的员工带领新入职员工,教授工作经验与技巧
成果转化
规范词/材料语言
- 科技成果转化: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过程中
- 技术研发要树立市场需求导向:不能单纯以技术为主导,按已有技术去做产品
- 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从创业苗圃到孵化器到加速器的创新孵化体系
- 自主品牌缺乏竞争力:一模一样的质量,贴上洋标签,市场价格就要高出许多
创新环境
规范词/材料语言
- 培育激励科技创新的社会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氛围
- 重视基础研究:建设基础研究机构、诺奖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 加大研发投入:某企业今年的研发费用是往年的3倍之多
- 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使用建议
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
- 分类记忆:按主题分类记忆,便于系统掌握
- 对比学习:对比材料语言与规范词/材料语言的差异
- 情境应用:在具体写作情境中练习使用
- 定期复习:定期回顾巩固,避免遗忘
应用技巧
使用原则
- 准确贴切:根据材料内容选择最合适的规范词/材料语言
- 避免堆砌: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要自然融入文章
- 理解内涵:理解每个词汇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
- 灵活运用:根据具体题目要求灵活调整表达方式
通过掌握这些规范词汇,考生可以在申论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表达思想,提升文章的专业水准,为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记住,规范词汇的使用要与文章内容紧密结合,服务于文章的整体逻辑和论证需要。